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会宣传部讯 为了落实学校文科振兴工作、促进我院学科发展、提升我院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7月25日至27日我院特邀原四川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石坚教授作了三场学术讲座。讲座主题分别为“润物细无声:课程-育人-思政”、“语言 能力 素养:外国语言文学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竞争能力的培养”、“语言 能力 素养 校本特色:新时代大学外语教与学的新思考”。
在《润物细无声:课程-育人-思政》讲座中,石坚教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培养新时代的外语人才尤为重要,而优秀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在教师和教学。他强调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生的根本在于一流的教师,因此高校教师在大学课堂上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他指出新时代高校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学、教育、育人”,只有有学识、有责任、有品格的老师才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因此石坚教授指出高校教师要“立德树人”,不断激励学生,让学生去发现自己,在学生培养上做到“润物细无声”。
在《语言 能力 素养:外国语言文学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竞争能力的培养》讲座中,石坚教授指出高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下,我国高校外语教育教学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高校外语教师必须再次明确自己的责任,即“教书育人”,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石坚教授认为“教育的本质,向内是发展一个人的思维,向外是完善一个人的表达,外国语言文学教学张扬了教育的本质”,因此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外国文学经典来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只有具备“读、写、思、 辩、创”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语言 能力 素养 校本特色:新时代大学外语教与学的新思考》中,石坚教授首先分析了新时代大学外语教学的现状,并提出大学外语教育改革方向是培养一专多能”、“一精多会”的国际化复合型专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外语教师要立足校本特色、重视课程设计,因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石坚教授认为对高校学生要合理“增负”,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要不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不仅培养其科学精神和文化素养,还要提高其终身学习能力、思辨和创新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一直以来,我院高度重视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讲学。本次石坚教授的系列学术讲座对提升我院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推进学科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有助于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促进教学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思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字:胡新建
图片:董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