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1日上午10点,由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办,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贵州大学2020第25期文科讲坛,在东校区中国文化书院举行。本次讲坛特邀苏州大学典籍英译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王宏教授作题为"当代语境下的中国典籍英译研究"的讲座。讲座由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晓梅主持。
讲座开始前,王宏教授先是给听众上了一道“餐前小吃”,他声情并茂地表达了自己首次来到贵州,来到贵大的激动心情,还自嘲自己是“第三者”,是来自遥远苏州小城的一个声音。即便已经是成果丰硕、著作等身的教授、学者,但王教授却毫无傲人之气,他谦逊的言谈举止令人心生亲近,风趣幽默的话语更是逗乐了在场的所有的人。。
当谈及中央民族大学何教授分享的关于翻译文本要有所选择,不可盲目地、不加选择地翻译的观点时,王教授对此表示高度的赞同,并建言译者既要低头看路,也要仰望星空。此外,王教授还谈到译者翻译的文本要有传播价值,译者要对自己所翻译的文本必须有一份纯粹的激情和热爱。
王教授以新时代典籍英译研究的关注点为开篇,阐明当下典籍英译研究的重点不再是“怎么译”、“能否译”,而是“何为译”“为何译”、“译何为”、“怎么评”、“为何这么评”等问题。讲演讲座内容还涵盖了有典籍英译研究对象问题、主体间性和视域融合问题等等。内容丰富、干货满满的思想盛宴徐徐呈现在听众面前。
针对王教授提到出的关于典籍英译的本质属性是“二度翻译过程”——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也即中国典籍翻译的过程应该是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现代英语的观点,现场的专家学者无不表示赞成。
为了助推典籍英译事业,王教授以云南少数民族英译事业的成就,引出贵州省的典籍英译问题研究,希冀贵州省译者能为推动贵州省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高质量产出做出更大的努力。
在讲座的收尾部分,王教授带领全体听众共谋中国典籍英译的前沿发展方向,提出当前中国少数民族典籍英译、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研究、以及中国古代科技体英译研究的稀缺性。
翻译绝非易事,翻译研究的道路也非坦途。王教授结合自身研究和思考所带来的这场学术交流盛会对听众而言,不仅仅是思想的洗礼,更像是一盏指路灯,照亮译者未来前行的方向。译者要怀有“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信念,翻译事业方能继续蓬勃发展。
文字: 徐晓燕 图片:杨慧 汪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