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贵州大学建校120周年,传承五四精神,由贵州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回首奋进百廿,再续五四新篇”——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022年“五四科研论坛”于2022年6月27日至7月1日成功举办。本次论坛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形式进行,共设置英语、日语、语言学和汉硕四个分论坛会场。
(图为本次论坛现场)
(图为本次论坛颁奖现场)
第一分论坛会场,来自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吴雪薇同学,从文学地理学中的“三原理论”出发,对2001年诺贝尔奖得主V.S·奈保尔的早期作品《米格尔街》作了分析,重点解读生活在米格尔街上的人们的身份困境和精神困惑,通过对“版图复原”、“场景还原”、“精神探原”三原的阐释,从“外层空间”向“内层空间”的逐步推移中,奈保尔向我们提供了处于边缘位置第三世界人民的生活全景图。
第二分论坛会场,来自日语笔译专业的王芾垚同学分享了他的论文《西南地区民族民间文学在日本的译介:形式与特征》,从他者视域下的中国区域文化译介的视角出发,系统爬梳散见日本各类学术期刊、新闻报纸等各类史料文中的涉及西南地区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厘清日本对我国西南地区民族民间文学译介研究,对中国民族文学史和翻译文学史的书写、中华民族典籍外译研究、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走进去”“走下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第三分论坛会场,来自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陈岸同学,基于语料库软件UAM Corpus Tool和AntConc,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的及物性理论,从参与者路径和过程路径探究了外宣文本《中国的中医药》英译本中的中医药文化形象建构,以期为中医药文化形象建构研究提供一个新研究模式和视角。研究发现,《中国的中医药》中建构了两类中医药文化形象,表现为:“中西医并重,优势互补”的形象;“和衷共济、积极作为”的责任担当形象。
第四分论四会场,来自汉语国际教育的赵一伊同学运用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呈现了近20年国际汉语传播研究图谱,讨论国际汉语传播研究的前沿由“国际传播”到“人工智能”再到“教材出版”发展的动态过程,展现国际汉语传播领域理论建构的最新成果,对建构国际汉语传播领域宏观蓝图作出有益尝试。
各分论坛的参赛论文紧扣主题、选材广泛、内容翔实,论坛主讲人准备充分、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各位评委老师就每一位同学的论文做出点评,在肯定同学们研究价值的同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指出同学们可以在原文文本的解读与阐释、理论的运用、研究的定位和方法层面进一步优化,希望同学们能够适当地从既定的研究范式中抽身出来,在以前人理论为阶梯的基础上倡导“从文本回到文本”的研究导向,鼓励同学们进一步开拓创新。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贵州大学“五四科研论坛”正式落下帷幕。本次论坛共评选出17篇优秀论文及15位优秀主讲人,获奖名单详见附件。(后面附上获奖名单)
获奖论文名单及优秀主讲人名单.xlsx
文字: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会 吴雪薇
图片:吴雪薇
责任编辑: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