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浓郁学术氛围,丰富师生学术研究视角,3月14日,我院邀请北京大学刘金才教授作题为“日本近世阳明学的谱系和主要特征”的贵州大学文科讲坛2025年第4期学术讲座。该讲座由副院长王晓梅主持,我院师生近百人参会。


在讲座中,刘金才指出,日本阳明学虽根植于中国王阳明的心学体系,但其发展历程独具特色。明治时期,日本汉学家高濑武次郎首次提出“日本阳明学”概念,强调其与中国阳明学的分野——前者更注重“事业元素”,形成了“凛然有生气,懦夫能立志”的特质,并成为明治维新的重要思想动力。刘金才详细分析了日本阳明学的代表人物与思想流变。中江藤树(1608-1648)被誉为“日本阳明学始祖”,早年信奉朱子学,后因研读《阳明全书》而“豁然开悟”,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等核心命题,强调孝德为人之本心,主张四民平等,奠定了日本阳明学的伦理基础。其弟子熊泽蕃山继承并发展“良知”学说,开设日本首所藩校,倡导“王道经济论”,试图将心学融入社会治理实践。此后,三重松庵、三轮执斋、大盐中斋等学者在幕府压制下坚守阳明学精神,佐藤一斋提出“王朱调和论”,二宫尊德将“至诚即神”理念付诸农政改革,共同塑造了日本阳明学“实践优先”的鲜明特色。最后,刘教授总结到,日本阳明学在吸纳王阳明“知行合一”“万物一体之仁”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本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这些思想不仅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转型,更在明治维新中催生了“维新豪杰”的革新精神。

本次讲座现场气氛热烈,讲座结束后学生们积极就中日阳明学差异、思想史方法论等问题请教主讲人,刘教授一一为同学们进行了耐心解答和交流。
文字/图片:李东梅、谭乐
一审:康 洋
二审:王晓梅
三审:周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