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至2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专家团队负责授课的“2025年Python语言数据分析研修班”在山东青岛蓝海大饭店举办。我院副院长朱晓烽,英语系陈蕊娜、贾海波老师,翻译系王晓敏、肖琦老师及实验中心王玮老师赴青岛全程参与研修学习,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研修证书。

本次研修班旨在提升外语教师运用Python进行语言数据分析的能力,推动新文科背景下语言教学、研究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课程采用“理论讲解+实操”的教学模式,配备专业助教全程指导,确保编程零基础学员也能掌握核心技能。授课专家从文科教师学习编程的视角出发,注重语言知识与技术的融合性,教学过程基于语言学、翻译学及外语教学案例展开,充分突出技术内容在外语学科领域的可应用性和可拓展性。

培训为期四天,涵盖“Python语言入门”与“Python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应用”两大模块。7月21日,管新潮副教授系统讲授了应用Python进行语言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涵盖语言数据的读取与输出、停用词及其应用、词性标注、内容排序、词形还原、检索与统计、主题词提取等内容。7月23日至24日,管教授带领学员进一步拓展编程理解和应用能力,学习了情感分析、相似性度量、语义分析、主题建模、语言学/翻译学变量设置、语言数据爬取等应用情景的编程实现路径。7月25日,郇昌鹏教授深入讲解了N-gram提取技术、文献计量工具VOSviewer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话语分析与学术论文写作。研修学员通过现场实操,初步掌握了从语言数据采集到分析建模的编程实现方式。


研修期间,朱晓烽副院长每日组织学习总结会,参训教师结合各自专业方向展开研讨。翻译系教师主要聚焦编程技术在翻译语料库建设与分析、机器翻译中的应用方式;英语系教师重点关注语义分析、情感分析等方法在多语体文本研究中的编程操作路径;实验中心教师着重总结语言数据的自动化处理策略,为实验教学平台的升级与创新应用储备技术资源。
本次研修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80余名教学管理者、教师、研究人员参加。研修内容为外语学科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方法论支持,有助于我院教师探索如何在语言学、翻译等课程建设中融入数字技术应用,也为我院的科研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技术赋能作用。新学期开学之后,参训教师的学习成果将以教研活动的形式在学院进行分享,以进一步提升本次研修的应用价值。
图/文:贾海波
一 审:朱晓烽
二 审:周 杰
三 审:周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