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2025年3月2日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村长”寻红村·忆长征实践队前往贵州省修文县六屯镇大木村,围绕“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主题,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研、文化体验等形式,系统调研该村旅游开发、红色遗迹保护及文化传承现状,探索其从“空壳村”向“网红村”转型的实践路径。
(寻红村·忆长征实践队全体成员合影)
(红军标语墙)
(红军文化广场)
实践队抵达大木村红军文化广场,参观红军标语墙。据大木村村史记载,1935年红五军团在此驻扎宣传革命,村民曾冒死保护标语免遭损毁,这段历史成为大木村的精神图腾。队员们聆听讲解员讲述红军故事,感受革命先辈“扎根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
实践队走进金叶广场,参观大木村从省级贫困村蜕变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历程展板。大木村通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村内基础设施焕新,红色文旅与布依文化深度融合。2024年大木村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万元。
实践队来到“红色记忆馆”和布依族博物馆,队员们通过实物展陈、VR互动、情景再现等形式,沉浸式体验大木村的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馆内保存的红军遗物、布依农耕器具和非遗技艺展演等,生动诠释了“红+绿+古”的文旅融合路径。
(团队成员参观红色记忆馆)
(团队成员参观布依族博物馆)
实践队对大木村红色文化研学教育基地进行重点调研。基地负责人周翔介绍,依托红军标语、革命遗址等资源,基地开发了“重走长征路”“非遗手作”“农耕体验”等特色课程,并联动周边景区打造“一日至三日”研学线路,年均接待研学团队超300批次。周翔表示:“我们正推动‘党支部+企业’合作模式,引入专业团队开发高端民宿、露营基地等业态,提升红色教育的市场承载力。”
(团队成员与当地居民访谈)
实践队成员对当地村民开展访谈。村民李大强感慨到:“大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条件更好了,积极配合村中农业发展政策,我们的腰包也变得越来越鼓了”。村民孙宗祥表示:“近年来村里发展旅游业,带动了民宿产业的发展,村里环境美了,年轻人也回来了!”
此次调研实践活动,探索了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为高校青年服务地方发展开拓新思路,为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与乡村振兴贡献智慧。
文字:娄岚岚
图片:王 媛
一审:吴江进
二审:杨莉萍
三审:周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