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文科讲坛2025年第53期上海外国语大学许宏教授: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从选题到申报
发布时间:
2025-10-22
阅读量:
10

 9 25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许宏应邀到我院作题为“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从选题到申报”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晓梅主持,我院拟申报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国家级社科类项目的教师及感兴趣的研究生多人到场参与。

在国家推动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已成为众多外语与社科领域学者关注的重点。许宏系统分享了该项目从选题到申报的全流程经验,梳理了项目申报的宏观体系。除国家社科基金旗下的年度项目、重大项目等,教育部的人文社科项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等也是重要的申报渠道。她强调,国家社科与教育部项目在评审方式、成员限制等方面的差异,提醒申报者尽早组建团队,避免因成员“兼项”问题而措手不及。

许宏指出,近年来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主的国家级社科类项目选题趋势已发生显著变化。选题应该紧扣“时代性、政治性、地域性、民族性”,并与国家战略,如“国际传播”“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等深度融合。就申报书撰写,她强调,文献综述绝非简单罗列,而应梳理脉络、揭示关系,对前人成果保持谦虚且建设性的评价态度。研究方法的撰写要避免“归纳法、比较法”等空泛表述,应具体说明“通过建设何种语料库”或“采用何种实验范式”来解决具体问题。对于难点与重点,她认为难点必须是真实存在的学术瓶颈,并辅以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此展示申请人的研究实力;重点则应清晰阐明项目的理论或实践价值。

最后,许宏鼓励大家保持“长期主义”心态。申报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关键在于做“有心人”,持续关注学科动态、分析历年立项题目、积累学术资源,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

此次讲座让参会的老师和同学都收获满满,成功的申报不仅依赖于扎实的学术积累,更离不开对评审规则的理解、对细节的精准把握以及对趋势的敏锐判断。


图/文:王丽君

一 审:康  洋

二 审:周  杰

三 审:周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