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盛开在曼谷的“茉莉花”——外国语学院国际汉语志愿者胡丹访谈
发布时间:
2016-10-19
阅读量:
372

   胡丹,女,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研究生在读,曾任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3级辅导员,现参加国际汉语志愿者工作于泰国曼谷任教。短短三个月便基本掌握泰语,在学校也深得老师和学生们的喜爱。下面是笔者在参加此次“从游”赴泰活动期间对胡丹学姐进行的采访。

图为胡丹学姐正在批改学生作业

问:一转眼来这边已经三个月了,这三个月以来有哪些感受?

丹姐答:

首先,生活上。由于自己适应能力较强,所以衣食住行方面都挺好的,没有什么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一种特殊的公共交通工具---双条车,它是由皮卡车改装而来,在车后搭上一个棚子再加上两排座位。这种交通工具在国内是没有的,不过在这里却是很普遍,这也算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吧。还有一点就是这里的摩的都非常规范,摩的司机们会穿上统一的制服,制服上面缝制有介绍司机个人信息的工作牌。这种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让乘客感觉很踏实和安心,可以放心的乘坐。

培知公学的食堂

其次,文化上。怎么说呢,感觉泰国是一个“矛盾的”国家。

其一,这里的人都很有礼貌。学生在见到老师时都会行合十礼,对中文老师还会行中文礼,给人的感觉确实是很乖巧、很懂事。可是到了课堂上,他们调皮捣蛋起来那就一点儿也没有礼貌了。所以,这个礼貌好像也就只停留在见面打招呼的那一刻。其二,在来泰国之前就有朋友告诉我在这里说话一定要小声,不能大声喧哗,不能高声呼喊。可是我到这里之后的感受是,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他们确实不会在车厢里面喧哗,甚至都不讲话,车厢里面非常的安静(寺庙里面也如此)。可是他们的安静好像也就仅限于此了,其他地方一样的吵吵闹闹。就比如这里的孩子们,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他们特别好动爱说话,吵闹起来老师都压不住。其三,泰国是一个“微笑”的国度。在这里人们跟你打招呼时都会礼貌性的笑一笑,可是这微笑也就在见面打招呼的那一刻,来得快去的也快。这就是我感受到的泰国的“矛盾”,不过这种矛盾它的体现和冲突并不明显,所以总体来说泰国还是很不错的。

笔者和丹姐于清晨在培知公学正门迎接学生

除此之外,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所以他们是不杀生的。屋里的蚂蚁、墙上的壁虎、花坛里的蜗牛以及巷子里的流浪狗,这里的人们都不会去伤害它们。还有一点是因为他们信佛,所以他们认为一切的东西都是有主人的。这个“主人”就是他们信奉的神灵。在学校操场的一角就有一个小祭台供奉着他们的神灵,祭台旁边是一棵树。树下的花坛里有很多小蜗牛,有一次我好奇就去捉了一只把玩。可是有同学就叫住我,“老师,老师......”。后来中文好的同学告诉我,因为在泰国这些东西都是有“主人”的,所以我们不能去碰它,不能挪动它也不能改变它。所以,这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最后,教育上。在这里,他们也分甲班和乙班。在灌输知识的过程中,甲班的孩子就好像“吃不够,消化快”。而乙班的孩子却是“吃得慢、吃不下,甚至不想吃”。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在智力上有问题,甲班的孩子学习态度好,但乙班的孩子他们的动手能力强。

丹姐在教幼儿园同学练舞

在课堂上,孩子们特别爱说话,活泼、好动,这是他们的天性。如果要求他们像中国学生那样安安静静的坐着听课,那是不可能的。这或许跟他们的社会环境有关,泰国人的幸福感很强,他们的生活是比较轻松和快乐的。因此这里的家长也没有强烈的意识要求他们的孩子成龙成凤,孩子在学校也不会有自卑或害羞、胆怯的现象。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这里几乎每个班都有个别“有问题”的孩子,他们或是心理上有问题或是身体上有缺陷。但是他们的父母并不认为这些孩子有问题,依然送他们到正规的学校,享受正常孩子的待遇,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问:还记得第一次上课时的感受吗?

丹姐答:

第一次上课还是挺忐忑的。记得当时我们来到学校的第一天就开始上课,进去之前也没有老师引荐和介绍,更没有时间先听听其他老师的课就这样上手了。因为是新老师,学生对我们也是有点儿畏惧。但其实我们的内心是更加忐忑的,因为是第一次出国,也不懂这里的语言,所以难免会有紧张感。

不过因为是第一天,所以就试着先让学生们认识自己。希望他们喜欢自己的同时也希望他们怕自己,因为要树立威信。

问:从事教育,你对你的学生有什么样的要求?

丹姐答:

因为我教的都是乙班,所以他们只要完成我的指令就行。按照老师的进度,把该学的都学会,该懂的都弄懂,这就够了。其他的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因为现实情况就是这样,要求太高,他们无法达到。

每日课前在培知公学操场上举行的“中文日”活动

问:你是怎样来要求自己,希望自己做到什么样的标准?

丹姐答:

谈到这一点,其实我很羡慕学生们跟泰国老师的那种状态——亦师亦友。你可以把我当朋友,但也必须把我当老师。因为他们是小孩子,所以会跟你亲近。但是有时候亲近过头又会忘掉纪律,如果因此对他们太凶,自己心里又会愧疚。所以我希望自己能更好的在这两种角色之间切换,更完美的把握这个度。建立起这种模式,让他们知道我对你凶,也是为你好。

问:我发现学校里的孩子都很喜欢你,有什么秘诀吗?

丹姐答:

这其实也是那个“度”的问题,他们要是不乖我也会打也会惩罚他们,问题的关键就是把握好这个度。

还有呢,就是我会在班里设置奖惩制度。比如前十名会给他们发糖,有进步的同学会给他们贴小贴纸,作业本上会盖一个可爱的印章。如果作业没按时写完的我会叫他们伸出手心接受惩罚,不过只是像蜻蜓点水一样轻轻的沾一下。关键在于要让他们知道,这样拖拖拉拉是不对的。

问:有没有让你记忆特别深刻的一个学生或者一件事情,是什么?

丹姐答:

说一个最近的吧,五乙那个班有一个孩子叫王达,男同学,他是他们班第一个来接我去上课的孩子。有一次他在课堂上捣蛋,我走过去对他说:“坐好”,他马上就坐好了,并且说:“老师,对不起”。上周我们搬宿舍,他主动跑过来帮我们搬东西。很难想象,五年级,小小瘦瘦的一个孩子,怎么忍心让他搬那么重的东西呢。我们说,“老师给你轻的吧”,他回答说“没事,我可以!”。帮我搬完后他又去帮其他的老师搬,很懂事很有礼貌的一个孩子。

我为什么说他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呢,就是昨天母亲节,他哭了。因为他妈妈不在了,所以昨天母亲节是他班主任代替他妈妈让他行的礼。昨天他在那里哭的时候,是别的同学告诉我他妈妈不在了。我当时特别惊讶,这样一个孩子他能成长得这么乖这么懂事,确实不容易。我们所有接触过他的中文老师都喜欢他,很乖巧很善良的一个孩子。后来我就用facebook给他发了一条消息,“如果你有什么不开心的都可以来找老师,来跟老师说”,然后他给我回了一个笑脸。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挺让人心疼的一个孩子。

母亲节期间在学校大礼堂举行的向母亲行礼的活动

问:你认为教书育人,什么是最重要的?

丹姐答: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做人”,教他们怎么做人。不管在中国还是在泰国都一样,不管你学习好不好,你得有礼貌,做人的基本道理得懂。不能偷不能抢,不能不懂得尊敬别人,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问:志愿活动结束回国后,有什么打算?

丹姐答:

因为我现在是研究生二年级,所以回去以后会开始准备五月份(20175月)的答辩,这是其一。其二呢就是毕业之后,有两个选择,继续从事国际汉语教育,或者做翻译。这两个我都挺喜欢的,所以具体怎么选就随缘吧。因为以前我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挺多的,但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所以就慢慢随缘了。我相信一定是有一个东西在引着我走向那条道路,所以如果计划太多反而会限制我的可能性。

就让一切随缘吧。

商贸141班的石英同学带领泰国学生学习贵州民歌和舞蹈

笔者和练习乐器的泰国学生交流

笔者和学校的中文老师检查学生的作业

问:你觉得现在这种良好的状态(包括生活、工作、与人相处)与之前做辅导员的经历有关吗?

丹姐答:

我觉得每个人的谈吐和气度跟他的经历都是有关的。一方面我从小就很独立,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饭,自己照顾自己,所以我从小就养成了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凡事先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我的大学对我改变挺大的,因为遇见了良师益友。是他们给了我机会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也引导我走向更好的路,走向更大的舞台。

后来做辅导员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转变,从一个学生的角色变成一名老师了,真正的体会到老师肩上的责任有多么的重大。和学生之间即做老师也做朋友的关系就是从那个时候学到的。

问:站在一名老师的角度,你对我们有什么建议或者忠告?

丹姐答:

1.要有自信,更要有准备——自信来源于准备

2.要学会变通,懂得随机应变

3.要开阔视野,多看看世界

要多跟人接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笔者,以及石英同学同胡丹学姐在培知公学教学楼合影

丹姐护送笔者和石英同学搭乘摩的回学校

(采写:英语专业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