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海外国语大学“志远领军学者”、博士生导师宋炳辉应邀来我院开展以“多学科视域下的汉语翻译文学”为题的学术讲座,为师生带来了一场聚焦汉语翻译文学的前沿思想盛宴。
作为中国比较文学界知名专家,宋炳辉深耕比较文学与翻译文学研究多年。他直指外语学科现存的语种区隔问题,提出翻译文学研究是打破学科壁垒的天然平台——不同语种、不同研究背景的学者可围绕同一翻译对象,从多元视角展开探索。他指出,在翻译学视域下,研究需兼顾“译作产品”与“翻译动作”,后者作为跨文化实践过程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谈及国别文学维度,宋炳辉通过朱自清专章讲授翻译文学、施蛰存编纂翻译文学卷等案例,论证汉语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特殊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新文学发生的重要资源与催化剂。在比较文学框架下,他阐释翻译文学是民族文学关系的具体呈现,译介学更注重从文化语境探究翻译的缘由与效果。他强调,唯有立足多学科视角,才能真正把握汉语翻译文学的普遍意义与中国特性。
在汉语翻译文学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此次讲座的举办恰逢其时。它以“跨学科融合”为核心切入点,将比较文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的理论与汉语翻译实践相结合,以点带面,为我院持续营造开放、多元的良好学术氛围增添了独特且富有影响力的新色彩。
此外,为扎实推进我院202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推动学院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讲座结束后,我院召开了202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暨选题论证会,宋炳辉担任论证专家,会议由院长周杰主持。
周杰首先对宋炳辉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我院目前的国社科申报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我院拟申报2026年国社科项目的数十名教师参会并汇报了各自的选题,宋炳辉仔细听取并查看相关材料,从研究价值、框架假设、研究可行性等方面提出宝贵建议。论证会结束后,我院教师纷纷表示从宋教授的指导中收获颇丰,在选题上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并将在其建议下持续优化申报书的撰写。
今后,我院还将持续举办国家级社科项目选题论证会,邀请更多专家进行指导。
文字/图片:李慧玲
一审:康 洋
二审:周 杰
三审:周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