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2025中国-东盟溪山论坛 区域国别研究分论坛 共促区域人文交流与学术创新
发布时间:
2025-10-29
阅读量:
10

2025年10月25日,由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东盟研究院、经济学院与外国语学院联合承办的2025中国-东盟溪山论坛区域国别研究分论坛顺利举行。论坛期间,我院特设“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研究”与“文学研究与翻译研究”两个专题分会场,特邀刘振宁教授、麻金星教授、王晓敏副教授、肖琦副教授、王文雯副教授、贾海波博士分别担任点评专家。我院近70名研究生踊跃参会,展现出浓厚的学术热情。

                    

在两个分会场中,共有30篇学术论文参与汇报。汇报人围绕研究背景、研究设计、结果分析等环节,系统阐述了研究的切入点、可行性与创新价值。

(学生代表发言)

在“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研究”分会场,研讨内容涵盖AI赋能语言教育、国家形象建构、文化传播等多个前沿方向。陈依扬同学以“场景化学习与智能反馈:AI赋能中国-东盟‘中文+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研究”为题,探索技术赋能区域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韩娟同学聚焦“解码‘贵州故事’:国家级英文媒体外宣叙事的扎根理论构建”,为地方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理论参考;越南留学生阮氏秋恒同学以江寻千(九月)非遗短视频为例,分析了Z世代在中越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专家现场点评)

在“文学研究与翻译研究”分会场,研讨内容涵盖文学作品分析、译介与传播等重要议题。蔡红叶从Chinese Fairy Tales中的中国形象切入,探讨了晚清文学对外传播中的文化再造逻辑;冯晓欢以《苗族史诗》英译与传播为例,研究了少数民族口传文学的外译路径;阮氏渊儿聚焦《三国演义》在越南的传播与本土化,阐释了经典文学的区域影响力;袁鑫宇则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李白诗歌及其许渊冲英译本展开了深入分析。

(学生代表发言)

点评环节中,专家们从选题意义、研究方法、语料分析、学术规范等多方面对汇报论文进行了细致点评,在肯定文章创新性与可行性的同时,也在逻辑梳理与写作规范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地改进建议,为同学们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专家现场点评)

本次分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我院研究生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有效拓展了学生在语言教学、文学翻译、文化传播等领域的研究视野。与会同学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研究,为促进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贡献学术力量。


图/文:张香菊 彭婉婉

一审:李  娟

二审:朱晓烽

三审:周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