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贵州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深化“以赛促学、学用结合”的育人理念,2025年10月15日至16日,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第四届英语实景导游大赛于安顺黄果树景区璀璨启幕。本次大赛以“实景为台,语言为桥”为核心,将课堂理论与职业实践深度融合,吸引全院旅游英语方向学子及“模拟工作坊”成员踊跃参与,在奇山秀水间展开一场“用英语讲好贵州故事”的生动实践。

名师领航,赛前赋能
大赛前夕,一场别开生面的“遇见黄果树”主题交流会率先拉开序幕。深耕贵州入境旅游近30年的行业专家周厚能老师、国家高级英语导游关志远老师,以及外国语学院外教David老师莅临现场,为选手们注入“理论+实践”的双引擎动力。
在行业洞察方面,周厚能老师以“旅游业发展新机遇”为切入点,鼓励学子们紧抓地方产业需求,善用学院平台锤炼语言专业的复合能力;在职业素养方面,关志远老师结合20余年一线经验,强调优秀导游需兼具“文学底蕴、科学认知与人文温度”,以幽默表达与鲜活案例拉近文化距离;在语言精进方面,David老师聚焦语言的准确表达与自然沟通,针对跨文化语境下的导游话术给出实用建议,为选手们的实景讲解筑牢语言基石。


实景竞技,声动瀑乡
10月16日,黄果树瀑布下,比赛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选手们以抽签顺序依次登场,在奇峰叠嶂与飞瀑流泉间,完成景点讲解与互动应变双重挑战,将专业素养与临场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景为媒,讲活贵州故事
在实景讲解环节,选手们化身文化使者,将课堂所学的旅游英语知识、导游服务规范与实地考察所得相结合。他们用流利英语串联起黄果树的地质奇观、历史传说与生态价值,或以“徐霞客探瀑”的典故开篇,勾勒瀑布的千年人文脉络;或聚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用数据对比展现景区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之道;更有选手将苗族银饰、布依族蜡染等非遗元素融入讲解,让自然景观与民俗文化交相辉映。他们时而引经据典,时而俯身示范,在移步换景中让听众沉浸式感受“瀑乡贵州”的独特魅力。
应变交锋,彰显职业风采
互动环节中,选手们以扎实的知识储备与灵活的临场反应从容应对“突发考验”,或以双语清晰解答具体场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以饮食文化与微生物科学的巧妙结合,展现出“小切口讲大文化”的思维深度。限时应答环节,选手们不仅体现了导游职业的专业规范,更传递出青年学子对地方文化的深刻理解与自信表达。


评点赋能,砥砺前行
比赛全程评委团秉持“公平、公正、专业”原则,从语言表达、内容深度、场景适配、职业素养四个维度为选手进行点评。肯定了选手们在语言表达、场景适配与职业素养上的亮眼表现,同时指出部分选手在文化内涵挖掘、互动节奏把控上的不足之处,鼓励大家以赛为鉴,在“学用结合”中持续打磨专业技能。


以赛促学,赋能未来
此次实景导游大赛,既是外国语学院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动实践,也是学子们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贵州声音的舞台。选手们以山水为卷、以语言为笔,不仅锤炼了职业技能,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扎根大地、服务地方的责任担当。
未来,学院将持续深耕“第二课堂”建设,创新推出更多实景化、职业化、国际化的特色活动,助力学子成长为懂语言、通专业、善传播的复合型人才,为贵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让世界听见更多来自中国西南的生动回响!

文字:石攀攀
图片:杨馨怡 吴东妹
一审:李 蓉
二审:朱晓烽
三审:周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