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根据教务处制订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严格遵照执行。
三、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与传递
(一)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的主要内容:
1、各系日常教学情况:主管教学的院长及教学秘书收集教师教学规范、教学秩序、教学质量等信息。
2、专项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和学生座谈会:总结期中教学检查情况、抽查考试、作业布置与批改、上课秩序、教学进度以及语言实验室服务教学的情况。
3、考试考场情况:学院考试安排及总结、考试科目数、参加考试人数、缺考人数、作弊人数和不及格人数及门次。
4、学生评教: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效果的写实性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满意度汇总。
5、同行评教:各系同行对任课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6、督导评教:院督导团对开新课和新开课教师听课评价,或根据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反映进行专门听课评教。
7、领导评教:学院领导及各系主任听课评教。
8、教师信息反馈:通过教师座谈会或院长信箱。
9、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状况(就业率、就业面、专业对口就业率)、潜在就业状况(推免生测评效果、考研率)、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表现、工作能力、工作适应性、工作成就)等。
10、语言实验室利用和管理:课表、利用率、设备完好情况和使用金额等。
11、资料室情况:新书购进数量、类别、金额、图书借阅量、阅览室阅览量等。
12、学生家长意见:家长对教学及教学管理的意见与建议。
13、院长信箱收集的有关本科教学管理的意见与建议。
(二)教学质量信息传递
1、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员制度。各班级安排专门的教学质量信息员负责相关信息的采集与传输。各班级教学质量信息员名单报教学科备案,并报教务处备案。教学质量信息员更换时须及时向教学科和教务处报告。
2、建立报告(总结)、报表教学质量信息传输平台。通过报告(总结)平台传输的信息有:院长信箱、专项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和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督导评教、领导评教、人才需求情况、学生家长意见等。通过报表平台传输:考试考场情况、日常教学情况、日常学生管理、学生管理信息、新生基本情况等。
3、教学质量信息采集处理。各科室收集的信息一律先汇集到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然后再进行相关处理。
四、教学质量信息的整理与分析
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及时加工整理汇集教学质量信息,并实时将整理好的教学质量信息上报院领导。学院领导及时将报告的教学质量信息进行分类处理,需本院直接决策处理的教学质量信息及时决策处理,需上报的教学质量信息及时上报,需学校管理部门决策处理的教学质量信息及时通报,
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每学年末汇总院系领导和院教学督导团听课的反馈意见以及各科室和系提交的教学质量监控报告,并组织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教学质量分析的主要内容有生源质量分析与跟踪、考试分析、毕业班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和毕业生社会满意度调查分析等。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报教务处备查。
五、评估、调控与改进
(一)评估
教学工作评估包括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总体评估、本科专业评估、本科课程评估、毕业论文工作评估、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科教学管理工作评估等,并按《贵州大学关于教学评估工作的实施办法》严格进行。评估工作由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组织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做到经常化和制度化。同时积极组织和准备接受学校的教学评估。
(二)调控
学院对本科教学质量的调控职能有:
1、专业设置及调整;
2、专业培养方案制订和调整;
3、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大纲、课程考核说明、实习计划制定和学院教学管理文件建设;
4、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
5、教风、学风、考风建设;
6、专业改革试点;
7、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法改革、现代教学手段应用;
8、教学研究;
9、规范教学过程管理,进行实时监控等。
调控内容:
1、教学质量标准、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
2、专业设置及调整;
3、专业培养方案制订及调整;
4、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建设;
5、专业、课程、教材、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等建设;
6、教风、学风、考风建设,师生违纪处理;
7、专业试点、教学研究;
8、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9、教学与建设典型经验推介;
10、教学运行实时监控。
调控渠道:
1、实时网上通知;
2、全院教职工大会;
3、学院教学工作例会;
4、系、教研室业务会议;
5、其它方式。
(三)改进
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提出改进方案,各系、科室执行整改后报教学科备案,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对整改情况定期进行通报。
六、激励与约束机制
按贵州大学对教学工作的各种奖励办法、《贵州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的规定,奖优罚劣,对教学工作有贡献者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与岗位聘任、职称评定等挂钩;对造成教学事故者进行严肃处理,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二○○七年一月十二日